七月盛夏,德钦县霞若傈僳族乡迎来了小麦瓜丰收。在霞若乡各么茸村、得觉屯社区的瓜田里,一个个油绿发亮的小麦瓜掩映藤叶间,这些小麦瓜不仅是村民的“致富果”,更是奏响乡村振兴的“丰收交响曲”。
今年以来,霞若傈僳族乡凭借其独特的资源优势,探索发展田埂经济,在海拔2600米以下农田边缘种植小麦瓜,通过“企业+合作社+农户”的产业化经营模式以及“种苗+指导+收购+运输+销售”的现代营销体系,成功打造了“一村一品”的特色产业,小麦瓜成为霞若群众增收致富的“金钥匙”。
“现在亩产量能达到多少?有没有工作人员定期督导帮助?”为确保小麦瓜产业健康发展,该乡纪委立足监督职责,聚焦产业发展中的关键环节,深入田间地头、集体经济合作社中,开展“嵌入式”监督检查。一方面,紧盯产业项目实施和资金管理,对小麦瓜种子供应、种植管理、资金发放等关键环节进行精准监督,及时收集反馈并推动解决小麦瓜产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及群众诉求,为乡村振兴与群众增收致富注入动力。另一方面,围绕技术培训指导、销售渠道等群众关心的问题,督促乡政府农业农村发展服务中心根据群众需求开展技术培训、技术指导和示范推广等。
“您帮我看看,这片瓜叶的颜色是不是因为病虫导致的,我该怎么处理?”。8名“一村一名农技员”定期下沉一线,点对点、面对面开展技术指导服务,有针对性地指导农户有效应对种植难题。
“之前我们经常担心种植的农产品卖不出去,今年,种植后的小麦瓜由我们集体经济合作社统一收购,种植过程也有工作人员及时指导帮助,这不仅解决了种植问题更解决了销售难题,我们也不用为卖不出去而发愁。”霞若乡得觉屯社区的龙大姐一边收小麦瓜,一边开心地跟检查组工作人员聊起今年的种植情况。
在各么茸村,党总支依托耕地面积广、水分充足的优势,发展“白芸豆+小麦瓜+中药材”特色产业,发动150名党员群众种植木香、附子等中药材30余亩,小麦瓜30余亩,白芸豆30亩。在集中搬迁点得觉屯社区,党总支发动120余户农户130余名党员群众种植大棚小麦瓜70余亩,以订单农业保障群众增收,目前已发货3批次2.5吨小麦瓜。
“今年霞若乡种植小麦瓜290亩,小麦瓜市场行情较好,价格也比较稳定,每公斤能卖3元,预计年产值87万余元。”霞若乡农业农村发展服务中心负责人向前来监督检查的纪委工作人员介绍。
“监督护航特色产业健康发展是乡村振兴的关键一环。”德钦县纪委监委相关负责人表示,下一步将持续对照全县特色产业跟进监督,优化监督机制,通过更加科学、精准、高效的监督手段,着力疏通乡村振兴进程中的“中梗阻”,以强有力的监督举措为乡村振兴提供坚实保障。(斯那初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