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乡,最近采到多少菌子?收购价格怎么样?乡里有没有宣传过规范化采集松茸等野生菌的知识?”连日来,在雨水的滋润下,维西县山林深处的野生菌纷纷破土而出,迎来丰产季。县纪委监委干部小王蹲在菌塘边,向正在采松茸的余大叔问道。
“价格公平着呢!现在乡里干部和护林员天天在山上转,教我们哪些菌子能采、哪些不能碰,收购商也不敢随意压价。”余大叔咧嘴一笑,指了指不远处的警示牌,“你看,这上面写着‘禁止挖窝采菌’‘严禁采摘童菌’,我们都记着嘞!”
这是维西县纪委监委护航野生菌产业的一个缩影。维西县地处“三江并流”腹地,良好的生态环境加上独特的地理位置和温润气候,为野生菌提供了绝佳的生长环境,孕育有松茸、羊肚菌、牛肝菌、竹荪等多种野生食用菌。县纪委监委立足“监督的再监督”职责定位,聚焦野生菌产业全链条,以精准监督破题,用铁纪护航这一绿色富民产业行稳致远。
守牢生态红线:从“无序采摘”到“科学保护”
八月的维西县塔城镇,绿意依旧盎然。清晨,天光朦朦胧胧,菌农和大姐夫妇已背着箩筐、戴着棉质手套走进山林。
拨开腐殖叶,一株顶着褐色伞盖的松茸破土而出,“要从菌柄底部轻轻掰,不能伤到菌丝。”和大姐小心翼翼将松茸放入垫着松毛的箩筐,动作熟练而轻柔。不远处,丈夫正用树枝在菌塘边做标记,“这是镇纪委教的‘采留平衡法’,每个菌塘至少要留一个开伞菌,让其自然生长传播菌种。”
近年来,维西县深入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可持续发展理念,将野生菌产业作为推动乡村振兴、促进农民增收的重要抓手。县纪委监委扛牢监督责任,运用“室组地”协同联动监督机制,从森林资源保护、野生菌生长要素保障等方面开展“贴身”监督,全力守护这份大自然的馈赠。
“前些年,有些人连菌塘都挖烂了,松茸越采越少。现在护林员天天盯着,还教我们‘留种’,菌子反而更多了!”保和镇腊八底村菌农蜂师傅深有感触。
野生菌的生长依赖森林的生态循环,无序采摘会破坏菌塘生态,导致资源枯竭。县纪委监委将“资源保护”作为监督首责,紧盯林业、农业农村等部门履职情况,通过“四不两直”方式深入山林一线,督查护林员巡查频次、采菌规范宣传、违规行为查处等落实情况,推动职能部门加强对野生菌资源保护利用的监督管理,确保在开发利用野生菌资源的同时,不破坏生态平衡,使野生菌由无序采集向有序采集转变,推动实现合理开发和永续利用。
规范市场秩序:从“乱象频发”到“规范有序”
“以前菌子价格不透明,现在有了公平秤和价格公示牌,心里非常踏实!”攀天阁乡皆菊村菌农喃大姐在集市上笑着展示刚卖出的松茸。身旁的商贩老张接过话茬:“可不是嘛!市场环境公平了,我们靠品质竞争,回头客越来越多,生意更好了!”这段对话,正是维西县野生菌市场从“乱象频发”到“规范有序”的生动缩影。
中午时分的维西野生菌交易市场,野生菌摆得满满当当,买卖菌子的人群熙熙攘攘,挑选、分级、装箱,忙得不亦乐乎。商贩们高声吆喝,讨价还价声此起彼伏,整个集市充满了生机与活力。
规范的市场秩序是野生菌发展的关键保障。过去,野生菌市场曾存在中间商压价、以次充好、短斤少两等问题,导致群众利益受损。县纪委监委聚焦收购、加工、销售等重点环节,成立监督检查组,通过蹲点暗访、群众访谈、检查销售台账等方式开展全链条监督。针对部分市场存在的“缺斤短两”隐蔽性强、流动商贩管理难等问题,督促县市场监管局在主要交易市场设立公平交易服务站,配置公平秤,加强对野生菌价格的监管,规范流动摊贩经营。对发现的市场监管不力、维权渠道不畅等问题,及时提出整改意见,推动问题解决。
在全县纪检监察机关的监督推动下,野生菌市场治理难题得到有效破解,不仅守护了消费者的“钱袋子”、菇农的“好日子”,更让“维西野生菌”的品牌价值持续提升,成为连接绿水青山与金山银山的纽带。
守护舌尖安全:从“隐患重重”到“筑牢防线”
“野生菌中毒事件关系群众生命健康,必须从采摘、流通到餐桌全链条把关!”县纪委监委驻县市场监管局纪检监察组对驻在单位强调。
当下正值野生菌上市旺季,群众尝鲜热情高涨,为防范和减少误采、误食有毒野生菌中毒事件发生,保障人民群众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县纪委监委督促县林草局、市场监管局等部门联合开展“安全采菌”专项行动。一方面,在菌塘集中区设置警示牌,组织护林员、村组干部入户宣传“三不采”。另一方面,加强对餐饮单位、集贸市场的监管,严查销售有毒野生菌、加工不规范等问题,推动建立“野生菌进货查验+留样备查”制度,督促各经营主体切实落实食品安全主体责任,严格把控菌类食材的“进货查验关”,严密防范中毒事件的发生。
“夏季以来,我们经常带游客们在山林间体验采菌乐趣,将采摘的食材制作成鲜美的菌子火锅。野生菌虽美味,安全却容不得半点马虎。所以这些年,我们一直坚持学习野生菌知识,就是想让大家玩得安心、吃得放心,在感受山林馈赠的同时,把风险降到最低。”塔城镇启别村逸乡里民宿老板说道。
同时,坚持预防为先,主动出击,督促行业部门利用乡村应急广播、微信公众号等多种载体,及时推送预警公告、温馨提示,持续向公众普及野生菌中毒的巨大风险、常见毒菌识别要点,让“安全吃菌”的意识深植群众心中,让野生菌真正成为餐桌上的“放心美味”。
护航产业升级:从“卖原料”到“树品牌”
“以前咱的松茸论斤卖,现在有了‘维西松茸’地理标志,包装上印了产地溯源码,价格翻了一倍!”攀天阁乡村民小蜂算了一笔账,全乡通过合作社+农户模式,统一收购、分级销售,野生菌远销昆明、丽江,甚至通过冷链物流发往上海、内蒙,新疆等地,收入翻了一倍。
乡村振兴,产业先行。维西县纪委监委聚焦产业振兴惠民实效,督促职能部门建立“企业+合作社+农户”利益联结机制,带动全县多个行政村发展野生菌产业,帮助不少家庭实现稳定增收。在塔城镇、攀天阁乡等主产区,涌现出一批依靠野生菌产业实现脱贫致富的典型,让藏在深山的“菌中明珠”绽放出更加璀璨的光彩,成为群众通往幸福生活的“金钥匙”。
“我们通过采取保育促繁、包山扩繁等形式,制定有序采集和保育扩繁标准等举措,积极培育保育促繁基地,不断提高以松茸为主的野生菌产量及质量。”县农业农村局有关负责人介绍道。
为推动野生菌产业从粗放采摘向品牌化发展,县纪委监委监督相关部门落实产业扶持政策,重点跟进地理标志申报、冷链物流建设、精深加工项目等关键环节,以精准监督护航特色产业发展,让野生菌成为当地群众增收致富的“致富伞”。
“目前,菌类销售已实现‘上午采菌、下午装箱、次日抵昆’。今年以来,全乡野生菌交易额达1100万元。”攀天阁乡有关负责人说道。
林下生金,生态富民。从资源保护到市场规范,从安全生产到公平交易,从单兵作战到集中会战,每一个环节都关乎着产业的可持续发展。全县纪检监察机关将继续发挥监督职能,推动形成“群众点题、纪委监督、部门整改”的良性互动格局,为野生菌产业保驾护航,确保这一绿色产业在健康、有序的轨道上蓬勃发展。(普素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