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叫黄文新,是迪庆州维西县永春乡拖枝村的一个普通村民,这些年来,村里的变化就像农田里的庄稼,一天一个样,而最让我打心眼里高兴的,是我们村的集体资金失而复得的事儿。
这事还得从2018年说起。那会儿,村里搞集体经济,按照“公司+合作社+农户”模式,把100万集体资金入股了盛农公司。合同上写得明明白白:合作5年,每年分红5万,到期还本。头几年挺顺当,分红按时到账,大家心里都挺踏实,觉得这钱投得值。可没想到,后来公司经营不善面临倒闭,合同到期后,本金迟迟要不回来。村领导跑了一趟又一趟,对方总说“在凑钱”,眼看咱村的“钱袋子”要打水漂,真是急得睡不着觉。
就在大家一筹莫展的时候,转机来了—县纪委监委组建监督检查组,到永春乡开展农村集体“三资”专项督查。到我们村时,督查组的同志搬个小马扎坐在老乡中间,拿着本子说:“有啥委屈、啥问题,尽管说,我们记下来。”
我们抱着试试看的心态,把这事儿一五一十反映给了督查组。督查组的同志听得仔细,还让我看了他们记的笔记,说:“大哥您放心,这事儿我们记下了,一定给您个说法。”督查组当场就把问题转交给了永春乡纪委。乡党委和乡纪委随即成立了工作专班,即刻对此事开展核查。在纪检监察机关的监督推动下,不到3周,村里就传来好消息:100万本金全追回来了!那天村委会门口挤满了人,大伙都在说:“要是没有督查组,这钱真不知道啥时候能要回来!”
这100万追回来后,我才实实在在明白:“群众身边不正之风和腐败问题集中整治”不是喊口号。自从来了这股“清廉风”,村里的变化远不止追回来一笔钱。以前咱反映个问题,虽说最后能解决,但总得多等些日子;现在不一样了,不管是水电路出了毛病,还是生活上有啥难处,随时都有工作人员上门问情况、做记录。上次我们小组水管漏了,跟村里反映后,乡上的人当天就来修好了。要是乡上解决不了的,他们也不推诿,立马往上反映,上级部门也总能及时给出答复。
更贴心的是政策宣传。村里的微信群里经常发清廉建设、惠民政策的内容,开村民大会时,干部们更是掰开揉碎了讲,生怕有人听不懂。有时候我都笑着说“听腻了”,但心里清楚,他们是想让每一个村民都知道政策、享上实惠。乡纪委还公开了信访举报方式,不管是发现不正之风,还是有啥建议,咱都能直接说,真正成了清廉建设的“参与者”和“监督员”。
现在,咱们村口的大树下,大家伙的聊天内容再也不是“这钱怕是要不回了”,谈的都是“昨天村里又来问我家孙子上学的事”“乡卫生院的医生下周要来给咱免费体检”……这股清廉风吹走了堵心事,吹来了获得感,让干部和老百姓的心贴得更近,也让我们的日子过得更踏实、更有盼头,这不正是咱们老百姓最想要的光景吗?(秦晓梅 普素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