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全州政务环境综合整治开展以来,中共维西县委、政府高度重视,县纪委监察局积极履行牵头协调的职责,紧紧围绕政治纪律、作风建设、依法行政、提升行政效能、制度建设5个方面,深入开展整治行动,取得了阶段性成效。
便民、利民,“四级”为民服务体系打造服务群众新平台。针对部分单位和部门存在办事拖拉、吃拿卡要和门难进、脸难看、事难办等问题,维西县结合正在开展的基层党组织活动场所规范化建设,以“为民、便民、利民”为出发点,着力构建以县政务服务中心为龙头、乡(镇)为民服务中心为主体、村(社区)为民服务站为基础、村民小组为民服务中心户为延伸的四级为民服务体系。县政务服务中心通过实行“一个窗口受理、一站式审批、一条龙服务、一个窗口收费”的运行模式,实现了服务水平的提速、提质、提档;乡(镇)则推行为民服务中心到村委会(社区)开展巡回服务和赶集天服务制度,变“坐等办公”为“上门服务”,有效解决了以往群众办事因材料不全等问题反复跑的麻烦;为降低群众办事成本,维西县在全县82个村委会(社区)为民服务站建立了代办制度,以“自愿代办、无偿代办”为原则,由村(居)“两委”班子成员担任代办员,部分乡镇还推行了代办工作“以奖代补”激励机制,极大调动了代办员的积极性;各村组则通过为民服务中心户发挥延伸作用,全县中心户设点在各村的村民小组长或党组织书记家中,每个中心户家门口还张贴了中心户身份牌并建立了工作制度,由中心户帮忙代办相关事项,实现了“办事不出村、就地办成事。一定程度上破解了“三难”问题,畅通了群众诉求渠道。
实时监控,创新涉农重点领域监督机制。针对近年来全县民生资金传统监管方式单一,资金发放全程监管难、资金数据审计难、监督监管量化难、对象身份甄别难等问题,去年,我县全面启动了民生资金电子网络监管平台建设工作,涵盖低保资金、危房改造资金、自然灾害救助资金、良种补贴、退耕还林补助、能繁母猪补贴、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困难寄宿生生活补助资金等民生资金管理使用情况,同时设有对外公开的公共信息平台,并具备自助实名查询和在线投诉举报功能。今年,县纪委监察局对民生资金的发放运行实现实时全程监控,重点对民生资金出现预警的单位进行督促整改,进一步保证全县民生资金在运行使用过程中更加科学规范、阳光透明。
多措并举,全面推进政务公开。建立权力清单制度和公开权力运行流程。维西县推行了廉政风险防控机制管理制度,严格依据部门、单位和岗位职能,按照职权法定、权责一致的要求,全面清理和确定对管理和服务对象行使的各类职权,对权力运行流程进行再造和优化,制作了每一项职权的《运行流程图》,编制了《职权目录》,锁定了权力运行的边界,严格按照法定权限和规范程序行使,共梳理权力2498个,绘制权力运行流程图662个,制定防控措施12512条。并要求各单位在门户网站进行公开。另外,为了切实解决农村民生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今年,结合政务环境综合整治工作,维西县纪委监察局成立村务公开工作监督检查领导小组,将村务公开工作作为监督检查的重点内容,切实推进涉农政策资金落实的公开公示工作。并及时督促公开所有的行政审批服务事项项目名称、法律政策依据、申请条件、申报材料、承诺时限、收费依据及标准、办理程序、办理责任人、办理过程及结果等情况,将所有行政审批服务工作置于纪检监察部门和群众的监督之下,加大了政务公开力度。
提升效能,深入推进行政审批制度改革。针对办事手续繁琐、程序复杂等人民群众反映突出的问题,维西县深入推进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加快政务服务中心建设和信息化建设。改革调整行政审批事项16项,切实做到“两集中(部门行政审批职能向一个内设机构相对集中,该内设机构向政务中心集中)、两到位(所有行政审批、服务项目进驻政务中心到位,部门行政审批职能授权窗口到位)”,实现了统一受理、办理行政许可事项,进一步优化了行政审批事项审批流程,提高了审批效率。
严格责任追究,建立长效机制。结合政务环境综合整治和纪检监察职能工作,县纪委监察局围绕县委、政府重点工作以及转变作风各项要求,开展多次专项检查以及明察暗访。今年以来,共开展明察暗访40余次,查处违纪违法案件6件,对滥用职权、失职渎职、贪污受贿的人员进行了严肃处理,起到了很好的警示震慑效果,全县机关作风和干部作风明显好转。同时,督促开展“严禁违反党的组织人事纪律”专项整治。重点对“违规任用干部”、“跑官要官”、“说情打招呼”、“三超两乱”、“干部档案造假”、“党政领导干部违规兼职”、“裸官”、“带病提拔”、“跑风漏气、封官许愿”等十个方面的问题进行集中整治,从严管理考核干部。另外,针对全县政务环境存在的突出问题,县纪委监察局切实督促全县62个部门完善制度,落实责任,并进一步加大监督检查力度,形成了用制度管人管事管权的良好局面,推动了维西县的软环境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