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廉政风险防控措施未结合干部职工具体的岗位职责”、“防控措施未细化到人、落实到事”、“防控登记表上相关负责人未亲笔签名”、“防控措施未及时更新”…近日,在对各乡(镇)进行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检查考核时,检查组“指名道姓”地指出各乡(镇)廉政风险防控机制建设存在的问题。
党中央强调,在坚决惩治腐败的同时,要更加注重治本,更加注重预防,注重从源头上防治腐败工作。推进廉政风险防控机制建设是加强预防腐败工作的重要举措,从本质上说,就是要超前化解权力运行过程中各种诱发腐败的风险,使腐败行为少发生或不发生。在反腐形势依然严峻、反腐工作依然艰巨的情况下,只有坚持预防在先,防患于未然,才能控制和减少诱发腐败的风险。因此,为推动各乡(镇)进一步加强廉政风险防控机制建设,检查组开出“良方妙策”。
加强组织领导定制度。通过组织全体干部职工学习廉政风险防控的相关规定和文件,使干部职工了解查找廉政风险点的原则和方法,充分认识排查岗位廉政风险的重要意义;成立领导小组,具体负责廉政风险防控机制建设的日常工作,健全廉政风险防控机制建设。
结合岗位职责定措施。结合自身工作实际,围绕权力运行、制度执行和思想道德方面的风险,采取岗位人员自己找、其他人员帮忙提、所在科室集体议等方式,找准权力运行的“关节点”和问题易发多发的“风险点”,量化责任,分析风险,“量身定制”防控措施。
动态更新措施常态化。廉政风险防控机制建设工作是一项长期任务,不可能一蹴而就、一劳永逸,要注重廉政风险的动态化管理,通过定期听取汇报、分析研究,识别新的廉政风险点,查找风险盲点和薄弱环节,及时补充和调整廉政风险内容和完善防控措施,形成风险防控常态化。(归求吾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