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10日晚,《清风云南》播出《小微权力监督的“勐糯实践”》专题片,迪庆州纪委监委通过微信工作群、“雪域清廉”微信公众号推送节目预告,全州各级纪检监察干部纷纷通过网络、电视、手机客户端等平台认真收看,节目播出后,引发了全州纪检监察干部的广泛热议。
“人民群众的评价是我们工作优劣的评判标准。”州纪委副书记、监委副主任张丽军说道,“勐糯经验”确实是新时期纪检监察机关强化对基层小微权力监督的创新工作经验,为我们破解基层监督难题、拓宽监督方式、丰富监督形式、强化监督职责提供了有效的经验借鉴,值得我们学习,下一步我们要以“勐糯经验”为指导,进一步深入研究迪庆基层治理工作实际,创新工作体制机制,探索优化既符合本地区实际,又能够有效破解监督瓶颈的监督手段和方法,切实强化对基层小微权力的监督,进一步提高群众的获得感。
“纪检监察工作重点在基层、难点在基层、亮点也在基层。勐糯镇纪委小微权力监督的‘四项制度’成功实践,为解决基层纪检监察干部履职尽责中遇到的难题,切实发挥监督作用,打通全面从严治党的‘最后一公里’提供了新思路。”香格里拉市纪委副书记、监委副主任海丽红表示,村、社区、乡镇基层纪检监察机关处在反腐一线,能否有效维护群众利益,事关民心这个最大的政治。全市各级纪检监察机关要聚焦群众普遍关注的焦点、难点问题,找准突破口,盯紧“微权力”,严查“微腐败”,不断增强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
“近年来,从中央到地方,对发生在群众身边的不正之风和腐败问题,铁律禁令年年发,整治措施时时有,可不正之风总是反弹回潮、腐败问题也易发多发,说到底,还是对小微权力约束不到位、监管不全面、问责不给力的缘故。勐糯镇实践出的小微权力监督的‘四项制度’,为解决乡镇基层纪委监督的难题提供了切实可行的方式方法,为解决群众身边的腐败和干部不作为等问题提供了有效经验。‘一清单两报告两评议制度’‘民生资金倒查’等做法更加规范了村组财务管理,抓紧了‘铁笼子’,管好了‘钱袋子’,抚平了百姓感受‘最痛处’、强化了干部作风‘最弱处’,疏通了体制机制‘最堵处’。勐糯镇的做法为我们乡镇纪检监督工作提供了新的思考,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香格里拉市三坝乡纪委书记彭杰如是说。
香格里拉市格咱乡纪委专干阿龙说:“‘千里之堤溃于蚁穴’,乡镇纪委和村务监督委员会作为最基层的监督部门,能否有效发挥职能作用,关系到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的深入推进,也关系到脱贫攻坚等各项惠农政策的落地落实,最终影响的是党和政府在群众心目中的形象和地位,保山龙陵的勐糯镇纪委实践出的小微权力监督‘四项制度’给我们基层纪检监察工作提供了新的思路,启发工作方式方法上的新思考,通过借鉴勐糯镇经验有助于提高乡镇纪检监察工作推向深入。”
“‘勐糯经验’是以‘四项制度’为主要内容,对着力提高监督的精准度,提升基层监督水平,打通全面从严治党‘最后一公里’的有益探索和总结。它主要是通过乡镇党委的高度重视、乡镇纪委的积极探索、村务监督委员会的认真落实,建立以“四项制度”为纲的一系列配套工作机制,强化乡镇纪委对村务监督委员会的业务督促、指导和全面支持,以责任落实倒逼乡镇纪委和村务监督委员会担当履职,达到乡镇纪委敢监督、会监督、能办案,推动村务监督委员会想监督、敢监督、能监督的目的。‘勐糯经验’让干部更加贴近群众生活,深入群众帮助解决实际困难,密切了党群干群关系;村组财务管理做到‘公开化、阳光化、透明化’,避免了白条报账;对重大项目、脱贫攻坚等各领域的监督到位,赢得群众认可。”维西县叶枝镇纪检专干李文丽表示。
“勐糯镇纪委推陈出新,实践出‘四项制度’,值得我们乡镇纪委借鉴学习,同时也引发我们深思:如何打破现有的禁锢,如何‘主动干’弥补监督执纪的缺位,如何将纪检监察工作职能发挥到极致等等。作为群众的贴心人,我们必须要像勐糯镇纪检监察干部一样‘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把群众的小事当做‘头等大事’来对待,才能真正打通纪委监督执纪的最后一公里。”维西县塔城镇纪检专干李维静如是说。
“勐糯镇从小微权力最容易发生腐败的地方入手,补齐乡镇纪委、村监委监督执纪能力短板,形成‘一清单两报告两评议’、乡镇纪委季查、民生资金倒查、村组财务规范化管理四项制度的监督体系,集成发力,明确了监督的焦点,提升了监督的精准度、有效性。切实打通基层监督执纪‘最后一公里’,充分发挥基层纪委监委监督执纪作用,解决基层群众身边的腐败问题和不作为问题,使群众诉求得以解决。村组财务管理制度的规范,村组财务使用公开、透明,确保百姓心中有数,真正实现取信于民,以小切口推动基层党风廉政建设,切实将基层小微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里,全面实现村务监督委员会敢履职、会履职、愿履职的新局面。”维西县保和镇纪检专干和艳群说道。(迪季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