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铜为鉴,可以正衣冠;以史为鉴,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鉴,可以明得失。”
近日,迪庆州纪委监委积极响应云南省委的要求号召,将800余本《访“虎”—云南省省管领导干部违纪违法典型案例纪实》警示教育书籍发放至全州纪检监察干部以及处级及以上领导干部手中,并要求各部门各单位认真组织学习、开展警示教育。书籍一经发放,其内容就迅速在全州各级纪检监察干部以及党员领导干部中引发热议。
“‘前车之覆,后车之鉴。’要时刻以‘腐’为鉴,守住底线,保持自身的清正廉洁。我们要以七个违纪违法案件为反面教材,受警醒、知敬畏,存戒惧、守底线,牢固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忠诚于党、忠诚于事业,树立为民之风、求真务实之风、廉洁从政之风。”州纪委监委分管宣传工作副书记表示。
州委州直机关工委书记莫振荣感叹:“作为管党治党部门的主要领导,掩卷深思,不禁想起了托尔斯泰的一句名言,‘幸福的家庭都是相似的,不幸的家庭却各有各的不幸’。无论是书中访谈的‘虎’,还是办案生涯中查办的‘蝇’,工作起初都是担当作为、尽职履责的好干部,都曾经豪情满怀、激情万丈地扎根一线,克服很多艰难险阻,做成过很多实事,赢得过群众的赞誉,都有着相似的经历。但走上犯罪道路,有些是受贿、有些是滥用职权,各有不同。究其原因,还是思想这个总开关出了问题。”
“‘物必先腐,而后虫生’。大量事实告诉我们,腐败问题越演越烈,最终会亡党亡国。一些领导干部滑入腐败的‘泥潭’,缺口往往是从喝点小酒、收点小礼开始的。然而,千里之堤,溃于蚁穴。小节失守,大节难保。廉洁自律要防微杜渐,警钟长鸣,筑牢拒腐防变之堤,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要从一点一滴入手防范错误,把好第一道关,守住第一道防线,不该说的不说,不该做的不做,不该去的不去。”迪庆日报社党组书记、社长彭跃辉如是说。
迪庆日报社副总编辑普自林说:“《访‘虎’》警示教育教材为全体干部敲响了警钟,警示告诫广大干部增强廉洁从政意识、提高拒腐防变能力,发挥好模范带头作用,遵守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守住红线底线,加强党性修养,从严正风肃纪。他表示,在今后的工作生活中,要以反面典型为鉴,不断加强学习,强化党性修养,发挥先锋模范作用,踏踏实实写好稿、办好报。”
“读完《访虎》一书,在合卷的那一刻,我感触颇深,书中记录的7名领导干部的真实经历发人深思,这些曾经的‘社会中坚’,直到被击垮才开始追问自己内心的真实,他们的腐败经历给当前党的领导干部实实在在的敲响了警钟。看完《访‘虎’》我深深地体会到每个党员干部都应该正确的看待个人的荣辱得失,努力培养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端正态度,认真学习,时刻将党的宗旨和共产主义的信念放在心头,才能保证自己成为对国家、对人民有用的人,成为对家庭、对儿女负责的人。”迪庆州文联党组书记、主席张德华感慨道。
“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迪庆州农牧局党委书记、局长杨树奇说,“作为一名共产党员要严于律己,以苦为乐,以奉献为荣,做一个道德高尚的人,以良好的人格力量去影响和带动周围的干部群众;要树立正确的权力观,私心和贪欲是万恶之源,私欲与权力的结合必然导致腐败,所有党员干部必须真正代表人民掌好权、用好权,而绝不允许以权谋私。”
“《访‘虎’—云南省省管领导干部违纪违法典型案例纪实》的圈中人、巅峰陨落、失彩文人、攀山劫、凋零的玫瑰、‘好哥们’、弯折的青松等七篇纪实记录典型案例,讲述了曾经的好干部如何被‘围猎’的心路历程,引人深思,发生深省,破坏了云南的政治生态,影响了云南的经济社会发展,破坏了党的团结和集中统一领导,损害了党的形象,影响极为恶劣,教育我们广大党员领导干部要知敬畏、存戒惧、守底线。”迪庆州工业和信息化委党组书记、主任赵永明表示。
据悉,迪庆州纪委监委要求全州各级各部门认真以《访“虎”》为教材开展警示教育,各部门班子成员要原文学习,并上报心得体会,此项工作要求10月31日前完成。(李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