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吏不廉平,则治道衰。”清代思想家顾炎武在《日知录》里点破了清廉对于官吏的核心价值。纵观华夏文明数千年历史,清廉者为民称颂,贪腐者遗臭万年。新时代新征程上,广大党员干部当从传统文化深厚土壤中汲取养分,以“清、慎、勤”为立身之基石,以此在伟大时代浪潮中留下清朗印记、稳健步履与动人故事。
“清”为本,筑牢廉洁奉公的精神堤坝。公生明,廉生威。清者,“清正”之根脉也,若水之纯净,利万物而不染纤尘。“清贫,洁白朴素的生活,正是我们革命者能够战胜许多困难的地方。”方志敏同志在《清贫》一文中所蕴含的赤诚信念昭示着廉洁的灵魂深度——他经手革命经费数百万,却甘守清寒拒染指分毫。时至今日,“围猎”诱惑在现实中形式更繁复隐秘。唯有内心时刻置警醒明镜,常思贪欲之害,常怀律己之心,方可像青松般挺立于物欲寒流之中,“时时勤拂拭,勿使惹尘埃”这古训背后是日复一日的自省淬炼。
“慎”为要,紧握拒腐防变的细微分寸。慎者,“审慎”之圭臬也,即“如履薄冰”般重视小节,敬畏权力。“祸患常积于忽微”,古人早已警醒细微之处的溃堤祸端。现实中的教训触目惊心——某基层干部挪用微额款项最终却滑向犯罪深渊;也有从一次“破例”收卡开始的不归路。他们皆轻忽了权力末梢的腐蚀力。慎乃为政之“显微镜”,无分大事小节。无论面对八小时之外的诱惑暗影,抑或与商人交往的灰色地带,均须划清“亲”“清”界限,做到大节不亏、小节不失。唯有让“慎”字深烙心田,方能真正扎紧廉洁自律的高墙。
“勤”为魂,砥砺担当作为的时代锋芒。勤者,“勤勉”之精义也。“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使命气概照亮历史长河。今日的勤,不是守夜灯枯坐,而在于主动担当破解顽疾。时代楷模黄大年教授“宁可透支生命,绝不辜负使命”的科学家品格至今催人奋进;无数一线公仆在振兴征途上以实干汗水刷新发展图谱。“功崇惟志,业广惟勤”,勤的根本力量在为国为民开拓进取中显形,在破解难题、服务人民的细微作为里释放温暖光芒。
当百年变局加速演变时,三字箴言“清为魂、慎为盾、勤为桨”构筑起新时代党员干部最坚实的行为坐标。吾辈当怀“心若清泉映赤诚,行似春蚕吐素丝”之情操,践行三字箴言这至简大道,让清廉与担当在我们脚下延伸铺展,踏出一方崭新、清澈的天地。“为政清廉才能取信于民,秉公用权才能赢得人心。”唯有让这三字立身法则如骨髓般融入血脉,党员干部才能在时代大考中交出令人民满意的干净答卷,并以其清澈正气为伟大事业构筑更坚固的脊梁。(杨雪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