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要闻 工作动态 审查调查 党风政风 巡视巡察 党纪法规 通知公告 信息公开
所在位置:首页 >> 廉政文化 >> 清风时评
站内搜索:

清言廉语丨在毫厘间铸就清廉伟力

发布日期:2025-07-24 10:25:36    信息来源:香格里拉市

办事窗口前,一份被悄悄塞来的“心意”信封,与一只有力且温和地将其推回的手一次“送”与“拒”的交锋,于个人不过刹那抉择,于社会却是清廉风气的毫厘垒砌。正如古人云,“堤溃蚁孔,气泄针芒”。党员干部守牢拒腐防变的每一寸“前沿阵地”,正是在点滴之间铸就那道关乎国本民心的“大堤防”。

小切口即大根基清正在细微处彰显力量。清廉的价值,绝非束之高阁的抽象理念,而是实实在在融于每一次具体公务的执行之中。看似寻常的“一推”,推开的并非仅仅是眼前利益,更是不正之风的侵袭,是对公共权力界限的坚决守卫。它是清廉担当最质朴、最具象的表达。《尚书·皋陶谟》有言:“直而温,宽而栗”,正直温和、宽厚威严方为良治之本。千千万万这样微小却坚定的“推拒”,如同散落的基石,看似孤立,却在日积月累中为社会公平正义、政府公信力构筑起最坚实的底座。群众对制度的信任,对公职人员的尊重,恰恰就建立在这些“分内事”是否办得清楚明白、是否不染尘埃的观察与体验之上。一个微小岗位上的清廉失守,被腐蚀的不仅是个人操守,更是侵蚀着整个社会肌体赖以运行的健康细胞,千里之堤,毁于蚁穴,其警示意义万不可轻忽。

小缝隙生大危机腐化常因毫厘之失而酿。“毫末”之失如何演变为“合抱”之患?根源在于:私欲膨胀的暗流,无时不在窥伺着规则的罅隙,人情世故的“糖衣”,往往是最初的腐蚀剂。试想,若前例中的基层干部未能坚守,收了那信封,开了人情侵蚀公权的“小口子”,会怎样?此例一开,尝到“甜头”的侥幸心理便会滋生,围猎者必闻风而动,最终“小意思”可能演变成“大问题”,一发不可收。现实中,许多滑向深渊的教训,源头往往是所谓“人情难却”的一包烟、一顿饭、一次顺水推舟的“小关照”。古人深谙此道:“禁微则易,救末者难”。看似无关痛痒的“小”,恰恰是腐败毒素最易渗透、最需警惕的突破口。对个人,守住“第一次”的毫厘界线,便是守住了清白的根基;对制度,堵住每一个可能导致权力寻租的微小漏洞,持续擦亮监督的阳光,让权力运行彻底透明,方能使腐化无隙可乘。

小坚守孕大修为清心之“拂”亦是砺己之砧。清廉绝非消极的“不为”,它蕴含着一股强大、积极的内生力量,是个体砥砺品行的磨刀石。面对诱惑时的一声“不”,表面是利益的拒绝,深层则是心志的锤炼与境界的提升。晚清名臣曾国藩毕生推崇“清、慎、勤”三字为立身之本,“清”字居首。常在河边走,坚守不湿鞋,需要在一次次抉择中不断反躬自省,增强对诱惑的“免疫力”。此过程中,如同璞玉受琢、真金历火,个人的定力、品格、责任感都得以淬炼升华。久而久之,便能形成“心似莲台不染尘”的定力,涵养出“明月松间照清泉”般坦荡开阔的胸襟。这份源于心底的澄澈,使其在面对更复杂的考验时,能拥有不偏不倚的判断、不为所动的定力,真正做到如雪中青松般“挺且直”。清廉不仅是对外的责任,更是对己的成全,滋养着那份立于天地间的浩然正气。

一推一拒间,是小节,亦是大义;是毫末,亦是根本。廉洁堤防的雄伟大坝,正是由无数基层岗位、平凡时刻、微小拒腐行为所凝聚的个体伟力浇筑而成。“祸福之来,皆起于渐”。愿每一位肩负职责者,都能做那坚定而明智的“拂尘人”,常拂心中私欲尘埃,常守权力运行边界。唯有时时守住“小信封”考验的毫厘界碑,以如临深渊、如履薄冰的警醒,珍视每一次“拒腐”的细微抉择,才能真正筑牢那道守护国泰民安的万仞堤防。这不仅是公职的信条,亦是为人处世的立身圭臬——于毫厘之间,彰显清廉伟力,于细微之处,守护人心浩荡乾坤。杨雪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