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要闻 工作动态 审查调查 党风政风 巡视巡察 党纪法规 通知公告 信息公开
所在位置:首页 >> 廉政文化 >> 清风时评
站内搜索:

清言廉语丨公务接待就应清爽合规

发布日期:2025-10-11 15:52:45    信息来源:香格里拉市

公务接待是党政机关日常工作的一部分,但其风气好坏,直接关系到党和政府的形象,关系到党群干群关系。近年来,随着中央八项规定精神的深入贯彻落实,公务接待中的奢靡之风、享乐主义得到有效遏制。然而,要彻底铲除滋生违规接待的土壤,必须从思想深处正本清源,牢固树立“公务接待就应清爽合规”的鲜明导向,让合规、节俭、透明成为公务接待的新常态。

清爽合规是硬杠杠,必须守住“公”的边界,杜绝“私”的膨胀。公务接待,核心在“公”,其本质是为保障公务活动顺利、高效开展而提供的必要服务,绝非讲排场、拉关系、搞特权的机会。所谓“清爽”,就是要删繁就简,卸下不必要的迎来送往、珍馐美馔等人情包袱,让公务活动回归其本质属性。所谓“合规”,就是要严格遵循相关法律法规和制度标准,在预算、审批、标准、报销等各个环节都严格把关,确保每一分钱都花在明处、用在公事上。现实中,个别单位和干部或许仍存有“宾客至上,否则显得不够重视”的旧观念,或怀有“用公款结人缘、铺路子”的私心杂念,这些都是导致接待“失度”的思想根源。必须清醒认识到,超标准、超范围接待,哪怕初衷是“公事”,其本质也是用公共资源为个人或小团体谋取“形象分”或“人情账”,是对公共资金的浪费和对权力的滥用。因此,必须将清爽合规作为一条不可逾越的硬杠杠、铁纪律,时刻守住“公”与“私”的界限,让公务接待真正服务于公务,而非私谊。

上行下效是关键环,上级干部须作表率,主动交纳伙食费。“善禁者,先禁其身而后人。”推动公务接待清爽合规,上级机关和领导干部的示范作用至关重要。下级单位在接待时存在的“超标”压力,很多时候源于对上级态度的不确定和“怕怠慢”的担忧。因此,上级干部下乡调研、公务出差,必须以身作则,率先垂范。其中,自觉、主动、足额交纳伙食费,是一个极具象征意义和实际效果的具体行动。这看似小事,实则关乎大节。它清晰地传递出几个信号一是规矩面前没有例外,领导干部更不能搞特殊化,必须带头遵守制度;二是公私界限泾渭分明,执行公务是本职,个人消费理应由自己承担;三是体谅基层不易,减轻接待单位的负担,让其能将更多资源和精力投入到实际工作中。这一举动,胜过任何口头要求,能有效打消下级的接待顾虑,从源头上为接待“减负”。反之,如果上级干部对此态度暧昧,甚至默许、接受超标准接待,就会形成“破窗效应”,导致规矩形同虚设,不良风气自上而下蔓延。

常态长效是落脚点,需靠严密的制度与监督保驾护航确保公务接待持续清爽合规,不能仅靠一时一地的专项整治,更不能仅凭个人觉悟,必须依靠严密的制度和强有力的监督,实现常态化、长效化管理。要扎紧制度的笼子,进一步细化接待标准、规范报销流程、强化预算约束,做到有章可循、有据可查,让任何“打擦边球”的行为无处遁形。要推进阳光透明,逐步探索将公务接待的预算、决算情况在适当范围内公开,主动接受党内监督、群众监督和舆论监督,让权力在阳光下运行,消除暗箱操作的空间。要强化执纪问责,对违规接待行为坚持“零容忍”态度,发现一起、查处一起,不仅处理直接责任人,也要追究相关领导责任,释放“越往后执纪越严”的强烈信号,形成强大震慑。通过制度、监督、问责三管齐下,才能彻底铲除违规接待生存的土壤,使清爽合规内化为每一位党员干部的行动自觉。

公务接待是一面镜子,映照出的是权力观、政绩观和群众观。让公务接待回归“清爽合规”的本位,是落实全面从严治党要求、深化作风建设的具体体现。每一位党员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都应从交纳一顿饭费、拒绝一次超标接待这样的具体事做起,以实际行动涤荡歪风邪气,共同营造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赢得人民群众的信任和支持。杨雪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