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官上任三把火”,常被寄予革故鼎新、打开局面的厚望。然而,对于新任领导干部而言,是急于点燃彰显个人能力的“三把火”,还是沉下心来梳理并解决制约发展的“旧账”,这不仅是工作方法的选择,更是政绩观、权力观和发展观的集中体现。习近平总书记反复强调要着力纠治政绩观偏差,二十届中央纪委四次全会明确要求牢固树立和践行正确政绩观。这意味着,真正的“新官”之“新”,在于新境界、新担当,其首要任务未必是另起炉灶,而应是勇于理清“旧账”,在承前启后中实现真正的高质量发展。
理清“旧账”是检验政治担当的“试金石”,体现“功成不必在我”的胸怀。“旧账”,常指历史遗留的难题、久拖未决的矛盾、承诺未办的实事。一些干部认为解决“旧账”投入大、周期长、难显功,不如“另辟蹊径”搞“短平快”项目来得立竿见影。这种“怕惹事、嫌麻烦”的心态,本质是私心作祟,是政绩观的偏差。真正的担当,恰恰体现在对历史、对人民负责的态度上。理清“旧账”,解决的是人民群众急难愁盼问题,化解的是影响一方稳定的风险隐患,修补的是可能被损伤的党群干群关系。这需要极大的政治勇气和“功成不必在我”的精神境界。例如,妥善解决长期未安置的拆迁户问题、盘活闲置多年的低效资产、纠正一起历史遗留的司法不公案件,这些工作或许不会在短期内为个人履历增添耀眼“光环”,但却是夯实发展根基、凝聚党心民心的扎实举措。新任干部主动接过“烫手山芋”,敢于啃“硬骨头”,展现的是一种对事业负责、对后代负责的深沉担当,这本身就是最实在的政绩。
频烧“三把火”易陷入政绩冲动的“误区”,背离高质量发展的要求。倘若“新官”为求“开局效应”,不顾客观条件和实际需要,盲目追求“声势”和“亮点”,仓促点燃所谓的“三把火”,则极易陷入形式主义、官僚主义的窠臼。这种政绩冲动驱动下的行为,往往表现为脱离实际盲目铺新摊子、上大项目,搞劳民伤财的“形象工程”“政绩工程”;或是对前任工作全盘否定,“重打锣鼓另开张”,造成政策缺乏连续性和资源巨大浪费。这种“烧火”思维,看重的是立竿见影的、可视化的表层效果,而非利在长远的、本质性的发展质量。它不仅无助于解决深层次矛盾,还可能制造出新的“烂账”,给后任留下更多“旧账”,形成恶性循环。当前,高质量发展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首要任务,其考核评价体系更注重发展的可持续性和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这与那种急功近利、华而不实的“三把火”是格格不入的,新任干部必须警惕这种误区,把政策的稳定性和工作的连续性摆在重要位置。
树立正确政绩观,要在“新官”善理“旧账”的基础上科学“点火”。理清“旧账”与开创“新局”并非对立关系,而是辩证统一的。善理“旧账”是为更好地“点火”扫清障碍、夯实基础。一个成功的“新官”,必然善于在厘清历史脉络、找准问题症结后,再精准施策。首先,要将理清“旧账”作为履职第一步。通过深入调研,全面了解未竟之事、未解之难,制定切实可行的解决方案,且以钉钉子精神一抓到底,展现“新官”不避事的担当。其次,要在继承中创新,实现高水平“点火”。“点火”应建立在尊重历史、遵循规律的基础上,其方向应是解决“旧账”中暴露出的制度性、机制性问题,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这样的“火”,是推动事业承前启后、继往开来的“智慧之火”“创新之火”,而非“虚火”“邪火”。最后,要发挥考核“指挥棒”作用。应完善高质量发展考核体系和干部政绩考核评价体系,显绩潜绩并重,尤其要鼓励干部甘于理旧账、打基础、利长远,形成“新官”乐理“旧账”、善谋长远的正确导向。
“新官”履新,是一次大考。考的是党性修养,是宗旨意识,是政绩观念。选择理清“旧账”,彰显的是一种历史责任感和实事求是的作风;追求科学“点火”,体现的是一种开拓创新的智慧和能力。唯有将二者有机结合,以理清“旧账”体现担当,以科学“点火”引领未来,才能真正做到“为官一任、造福一方”,不辜负组织的信任和人民的期盼,为推动高质量发展贡献坚实力量。(杨雪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