腐败是我们党面临的最大威胁,反腐败是关系党和国家前途命运的重大政治斗争。“一体推进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不仅是反腐败斗争的基本方针,也是新时代全面从严治党的重要方略。”在十九届中央纪委四次全会上,习近平总书记作出重要论断。中央纪委四次全会工作报告中又提出,构建一体推进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体制机制,进一步巩固和发展反腐败斗争压倒性胜利。可见,一体推进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是全面从严治党新实践新经验的科学总结,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内容。 把一体推进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作为反腐败斗争基本方针和新时代全面从严治党的重要方略,在实践中必须整体把握、贯通运用。
新形势下推动全面从严治党向纵深发展,必须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全会精神,认真落实中央纪委四次全会工作部署,强化系统集成,注重协同高效,加快构建一体推进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体制机制。
持续强化不敢腐的震慑。腐败同我们党的性质宗旨水火不容,对腐败分子的放任就是对党和人民的犯罪。要坚定不移推进反腐败斗争,坚持无禁区、全覆盖、零容忍,坚持重遏制、强高压、长震慑,坚持受贿行贿一起查,有力削减存量、有效遏制增量,确保底线常在、“后墙”不松。坚决查处政治问题和经济问题交织的腐败案件,对党的十八大后不收敛不收手,特别是党的十九大后仍不知敬畏、胆大妄为的,发现一起查处一起。加大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反腐力度,坚决斩断“围猎”和甘于被“围猎”的利益链,坚决破除权钱交易的关系网。持续整治群众身边腐败和作风问题,严惩扶贫民生领域腐败、涉黑腐败及“保护伞”,不断增强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一体推进追逃防逃追赃,深度参与反腐败国际治理,以天罗地网切断腐败分子外逃后路。
切实扎牢不能腐的笼子。腐败的本质是权力滥用,反腐败必须强化对权力运行的制约和监督。要坚持和完善党和国家监督体系,以党内监督为主导,推动各类监督有机贯通、相互协调,实现对所有党员、干部和行使公权力的公职人员监督全覆盖,确保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党中央重大决策部署贯彻落实到位,确保党和人民赋予的权力规范正确行使。坚持权责法定,科学配置党政机关及内设机构权力和职能职责,健全权责清单制度,推进权力运行公开透明,完善发现问题、纠正偏差、精准问责有效机制,压减权力设租寻租空间。加强对权力集中、资金密集、资源富集部门和行业的监督,推动审批监管、执法司法、工程建设、资源开发、金融信贷、公共资源交易、公共财政支出等重点领域监督机制改革和制度建设,铲除腐败滋生的土壤。推进反腐败国家立法,制定修订相关党内法规和国家法律,切实用制度管权管事管人。推进基层党风廉政建设,健全基层常态化、长效化监督机制,督促基层党员、干部廉洁公平为民办事。
不断增强不想腐的自觉。古人讲,“正气存内,邪不可干”。列宁指出,“政治上有教养的人是不会贪污受贿的”。要加强思想道德和党纪国法教育,引导党员、干部和行使公权力人员坚守初心牢记使命、坚持理想信念宗旨、坚定“四个自信”,严守纪律规矩、严明公私界限、严格家风家教,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筑牢拒腐防变的思想堤坝。严肃党内政治生活,进行严肃认真的批评和自我批评,弘扬忠诚老实、公道正派、实事求是、清正廉洁等价值观,营造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深入发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中的廉洁因素,培育党员、干部的政治气节和政治风骨。
聚焦监督第一职责,做实做细监督工作。对于纪委监委来说,监督处于基础地位,是基本职责、第一职责,必须坚持定位向监督聚焦,责任向监督压实,力量向监督倾斜,做实做细监督工作,让日常监督从严、常在、常态。一是优化监督体系。结合机构改革,优化设置内设监督机构,集中监督力量,强化纪委监督专责;用好基层纪检员力量,探索创新工作体制机制,发挥贴身监督优势,适时开展跨村、跨乡镇和县乡村全统筹交叉式监督;发挥巡察“利剑”作用,制定村级巡察规划,启动村级巡察,突出专项巡察。二是突出监督重点。紧盯防范化解风险、脱贫攻坚、污染防治等中央和省州委重大决策部署和重点工作,常态化挂账督导、跟踪问效,坚决破除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以严明的政治纪律确保“两个维护”落实;紧盯时间节点、关键节点,持续督查落实中央八项规定及实施细则精神,严防节日“四风”,推动化风成俗;紧盯惠农政策落实,强化过程监督、结果监督,确保惠农政策不折不扣落实到位。三是提升监督效果。在监督质量上着力,做足监督前期准备,确保监督既严又细;在监督成果运用上着力,综合用好“四种形态”,加快问题处置,让监督“带电”“长牙”;在完善监督机制上着力,不断总结推广实践中的好经验、好做法,推动实现监督高质量。
强化纪法思维,用好“四种形态”。“四种形态”是一体推进“三不”的重要载体。要贯通运用“四种形态”,综合考虑事实证据、思想态度、纪法运用等因素,精准运用每一种形态,充分体现严管厚爱。在深化标本兼治的形势任务下,用好“四种形态”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四种形态’既体现惩前毖后、又体现治病救人,既有威慑、又有感化,一头连起‘不敢’、一头连起‘不能’‘不想’,实现了规、纪、法的有效贯通。”“三不”一体推进是为了实现标本兼治,要站在全面从严治党的大局上,从有利于“三不”一体推进的角度出发,综合施治、宽严相济,依规依纪依法运用“四种形态”,既强化威慑,又兼顾制度约束和教育感化。要注重用好第一种形态,既严肃开展约谈提醒、批评教育、诫勉谈话,又紧抓问题整改不放,将一体推进“三不”的方法灵活运用,更好发挥其治本功效。
坚持抓早抓小,强化教育引导。坚持在红脸出汗中增强震慑,在防微杜渐中构筑堤坝,在警示教育中触及灵魂,在家风建设中管好后院,进一步强化自警自律自觉。一是深化运用“两谈一会”,综合运用提醒谈话、组织约谈、民主生活会、诫勉谈话、函询谈话、通报批评等,常态化咬耳扯袖。二是发挥好典型案件警示作用。坚持用身边事教育身边人,对具有普遍性的重大典型案件,通过印发通报、召开全县警示教育大会、媒体点名道姓曝光等形式,营造声势、形成震慑,达到查处一案、教育一片、震慑一方效果。三是实施廉政文化创建活动。开展“廉政文化润心”行动,通过送廉政书籍、廉政文章、廉政影片、廉政春联、廉政歌曲、廉吏故事、廉政新闻、廉政短信等活动,发挥廉政文化潜移默化作用,引导党员干部、公职人员自觉筑牢廉洁从政从业防线;实施“树清廉家风、建最美家庭”主题创建活动,选树最美清廉家庭,发挥典型示范带动作用。
全面从严治党是实现党的历史使命的必然要求,反腐败斗争永远在路上,必须保持战略定力、耐力,稳中求进、久久为功。不能、不想是长远目标,不敢的实质是底线思维。没有不敢,“后墙”就会松动,就不可能有不能、不想。当前反腐败斗争形势依然严峻复杂,特别是“四个交织”等问题依然突出。我们要保持革命精神、斗争精神,强化精准思维,一个阶段盯住一个阶段的突出问题、把握一个阶段新的特点,确保严厉惩治、形成震慑这一手任何时候都不能软、不能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