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只水桶能装多少水,并不取决于最长的那块木板,而是取决于最短的那块木板。按照这一定律的逻辑,一只木桶要想盛满水,必须每块木板一样平齐且无破损;如果这只桶的木板中有一块不齐或者某块木板下面有破洞,这只桶就无法盛满水。”
如果把纪检监察干部队伍比作一只装满水的木桶,那么这只桶最短的木板就将决定纪检监察事业发展的质量,当前我们已经清晰地指出“这只木桶”中最短的木板和破损的木板,接下来,不仅要重新审视、果断决策,齐心协力一同来补齐、补强短板、弱项,还要有“拆开木桶”的勇气和魄力,重新打磨组装木桶,使每一块木板都刚好适应新时代纪检监察事业发展的脚步,让纪律这桶水始终保持在高位,始终能兼顾纪检监察工作方方面面,让趴在“这只木桶”周围的“虫蚁”无从下口。
近期,我们组织学习了违纪违法案例通报、忏悔录,观看了有关警示教育片。“诛一恶则众恶惧”,鲜活的警示教育让我的心灵再次受到洗礼,它让多少徘徊在忠诚与贪腐之间的领导干部悬崖勒马,也让多少陷入贪腐淤泥的领导干部如坐针毡,更让那些案例中的主人公及其家属无地自容。“贪腐”这个词从字面上不难理解,但要将其与一个领导干部的成长和进步关联起来,却是一个只能预防,不能化解的词语,一旦深陷贪腐淤泥,一切可谓亡羊补牢。一个个典型案例无不道出全面从严治党路上荆棘遍布,陷阱重重,更重要的是教会我们如何跨过荆棘,跳开陷阱,案例中的主人公毅然决然,一头扎进了荆棘,跳入了陷阱,最终有的在铁窗下悔不当初,有的在“功成名就”后黯然神伤……
故事是沉重的,教训亟须反思。案例中的主人公并非一开始就步入歧途,他们也曾为了党和人民的事业挥洒过汗水,也曾为了贫困群众通宵达旦,也曾在抢险救灾中冲锋在前,也都曾是群众心中正义的化身。然而,时过境迁,他们有的苦心钻营仕途升迁,有的苦心钻营捞取政治资本,有的苦心经营“圈子文化”,还有的一心只为捞取经济“回报”,全然忘却了入党时的铮铮誓言,公然违背初心使命,有的心存侥幸,认为自己手段高明,欺瞒组织;有的破罐子破摔,一路“贪”到底,还有的明知不可为而为之,漠视群众利益,无视群众诉求,习惯于享受被人前拥后呼,随着官位、待遇的升高,逐步忘却来时的路,这些都远远背离了共产党人应有的品格。倘若他们能时刻以“吾日三省吾身”的精神警醒自己、鞭策自己,做到慎言、慎行、慎权、慎独、慎微、慎友,干干净净干事、坦坦荡荡为官,他们的未来必定是光明的。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深入剖析严重违纪违法干部的典型案例,发挥警示、震慑、教育作用。”强化警示教育,警钟长鸣,主要目的是让广大党员干部要一以贯之知敬畏、存戒惧、一如既往懂规矩、守底线,主动在思想上划出红线、在行为上明确底线。我们要时刻牢记总书记的嘱托,带头尊崇党章,坚决维护党章权威,做维护制度权威、保障制度执行的标杆和引领者,做一名始终忠诚于党、忠诚于人民、忠诚于纪检监察事业的纪检监察卫士,不辜负党和人民的期盼。(杜泽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