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门前春色将落尽,寨中百花始盛开”。刚被小雨洗刷的同乐傈僳族山寨,在百花的簇拥中散发着具有民族特色的别样韵味。此时炊烟袅袅,尽显祥和静谧。清明时节的淅沥小雨像紧凑的鼓点,催促着乡间农人尽情播种。在那沟壑交错、绿意正浓的田间地头,不乏劳动者们忙碌的身影,他们弯腰劳作,祈盼秋收硕果累累。(周梓然)“清明前后,种瓜点豆。”清明时节,大地回暖,正是农人忙碌播种的好时节。此时,勤劳的维西县攀天阁乡人民正在肥沃的黑土地里育苗播种。在维西县攀天阁乡岔枝洛村,村民们在开展非遗传承活动——念咋斗(孔雀舞),祭祀祈
香格里拉地处雪域高原,由于海拔高、气温低,这里的春天总是姗姗来迟。清明节,群山环抱、雪山脚下的香格里拉市尼西乡汤堆村桃花进入盛放期,田园、藏房、桃花……树树桃林繁花似锦,枝枝桃花摇曳多姿,蜜蜂采花忙,蝴蝶忙梳妆,俨然成了“雪域小江南”。孩童穿梭在花间,嬉戏打闹,摄影爱好者在花海中,找寻最佳镜头来定格一树桃红,记录着春日美景……随着清明小长假的到来,尼西乡汤堆村又将呈现出一幅“去年今日此园中,人面桃花相映红”的美丽画面。(何维龙)桃花水暖清明前,长堤柳色青如烟。春景渐浓,尼西乡汤满河边桃花盛开,嫩
迪庆州维西县巴迪乡是个多民族聚居的乡镇,有藏族、傈僳族、纳西族等多个少数民族。这里风景优美、气候宜人,各民族兄弟姐妹和睦共处,团结和谐,文化交融,形成了巴迪独特、多元的民族文化氛围。为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以及继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指示精神,传承和弘扬弦子民族文化特色,不断丰富辖区干部群众精神文化生活,巴迪乡组织开展弦子文化和技能培训班,传承宣传维西传统民族文化。节日期间,村民们纷纷参加文艺表演活动,以舞蹈跳“活”传统文化,舞出新时代的“新姿态”。身穿少数民族服装的舞
位于香格里拉市三坝乡白地村的东巴圣地——白水台,形状酷似层层梯田,被称为“仙人遗田”。春耕时节,多彩的白水台,宛如“调色盘”。(香格里拉市纪委监委供稿 墨秋菊摄)二月八,纳西儿女齐欢聚。为弘扬和传承东巴文化、展示独特民族文化魅力和多元的民族风情,香格里拉市在三坝乡白水台景区举行首届东巴文化旅游节,欢庆纳西族“三朵节”。(香格里拉市纪委监委供稿 董艳萍摄)
3月的马场是维西最后的冰雪保留地,星星落落的屋宇、形单影只的马匹、自成一派的草甸,这些词汇背后的本质是大自然所馈赠的片光零羽。煮雪的浪漫传说若是存在,那一定会发生在这个既有冬韵的苍凉,更有春天的柔情的静谧宝地。(张亚婷)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春分是二十四节气之一,它标志着春季已经过半,白昼和黑夜的长度相等。春分时节,地处金沙江畔的迪庆州德钦县拖顶乡,春水绿波,杨柳青青,莺飞草长,正逐渐结束“默片”时代,人间向暖,万物逢春。(斯娜卓玛)此时,维西县塔城镇田野中的积雪已经消融,泥土变得湿润松软。尽管气温还有些低,但田野里的小草已经开始发芽,油菜花像金色绸缎铺在山间的田地上,浪漫的樱桃花迎春绽放……每一寸土地都散发着春意盎然的气息,大自然呈现出一派生机勃勃的景象。(普素琴)
春来冰雪融,高原融雪同陡峭山体一同“绘就”了香格里拉秘境——尼汝七彩瀑布,为高原独特春光增添了一幕“绿野仙踪”。(扎西培楚摄)
香格里拉市的冬季,纳帕海静处在漫天雪花和碧波荡漾的清晨,静谧的场景宛如灯光舞台上的天幕。而坐落其间的藏族人家,他们的房屋被一层白花花的霜雪所覆盖,使那风格独特的藏式民居,恰似一排排布置在湖光山色间的交响乐队。霎时间,一轮红日正从东方山峦上冉冉升起,随着洒落的一束灿烂阳光,飞舞在空中的霜花化作了亮晶晶的音符,袅袅炊烟从藏式民居的屋顶腾起。于是引来了藏家人的弦子悠悠、歌声荡漾,奏响出山高水长的交响曲,整个纳帕海呈现在了欢快喜庆的音乐声中。也在此时,水墨画的场景转变成了绚丽多彩,纳帕海岸边的各种鸟儿展
兰花生於幽谷,不以无人而不芳。其叶修长劲健飘逸俊芳,其花玉骨冰肌清雅非常,其香纯正幽远沁人心脾。作为“四君子”之一的兰花高雅脱俗,有王者之香,君子之品,不仅能愉悦感官,更可寄以心曲,用以警示自身勤以修德,以正自身。借第31届中国(维西)兰花博览会之机,全国兰友齐聚三江腹地秘境,赏空谷幽兰皎皎仙姿,品独亦芬芳君子风韵。(李跃斌)
晃眼间,我已驻村满一年。这一年我从校门走进机关,从机关走到最接近群众的基层一线,行走间我从懵懵懂懂到了然于胸,从初窥堂奥到渐入佳境,竟也在所驻的一个个村庄中寻到了归属感。驻村第一站——施根登村初到施根登时,我心中交杂着紧张与期待两种情绪,一方面,作为一名驻村“小白”,如何开展基层工作是我的知识盲区,很担心自己辜负期望。另一方面,我很渴望能在基层做些什么,所以悄悄在笔记中立下许多小目标,包括做一件让村民满意的小事、与村里的小朋友们好好相处、一周内了解村委会附近住户的情况……何其有幸,这些小目标都实